林思成叹了一口气,手又一伸:“机鉴报告!”

    科长连忙递了过来。

    翻开再看:

    做过X射线衍射,锈层中的腐蚀成份为:氧化铜、酸酸钙、碱式硫酸铜、碱式碳酸铜……即富氧干燥氧化锈层和低氧湿润水合锈层共生,年代区间都为三百年左右。

    打个比方:水里点了一把火,一烧就是几百年……这不是扯蛋?

    所以鉴证中心鉴定:锈层为人为移植。

    又做了电子显微镜:锈层底部有胶质残留。又做了胶质成份分析:漆酚、儿茶酚……生漆粘贴无疑。

    还做了紫外荧光:铜炉内外,均检出胶粘痕迹,而且几乎是整体覆盖。

    所以,市鉴和省厅鉴定铜炉为赝品,没有一点儿的毛病。

    但还是之前说的那句话:仪器鉴验的针对性太强,只要有意为之,骗过高科技检测的手段并不少。

    锈是移植的,但并不代表东西就是假的。

    那已经被关进去中间人,和律师请的专家,又凭的是什么咬定这东西是真品?

    听关兴民叙述就知道,中间人的眼力确实要差那么一点:只觉得哪哪都对,只看出锈是真的,却没看出是人为粘上去的。

    从京城请的专家眼力肯定够,但看不到实物,只是凭律师阅卷时拍的照片鉴定的。

    但说实话:别说京城的专家,就是社科院考古所的专家,也不敢凭几张照片鉴定文物。

    再看他给的鉴定结果:云山雾罩,含含混混,“可能”,“应该”……就没一句实质性的东西。

    想来是李国军(中间人的合伙人)给足了钱,律师想用“京城专家”的名头拖延一下,以求检察院别起诉那么快。

    只要没判,就有可能从不可能中寻找那么一丝可能的机会……无非就是死中求活,搏一线生机。

    别说,还真让他给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