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中国成全球最堵国家 “互联网+”或引爆智能交通

发布时间:2015-04-15       分享到:

  “让我们带上睡袋、零食、好听的音乐,把汽油加满,然后很悠闲的去堵车吧。”这虽然是一个搞笑的段子,却反应了中国民众深受堵车之苦。在最新发布的全球拥堵城市排名中,前30名中国占据11个。智能交通虽然已经成为城市治堵的新思路,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似乎成效并不显著。试问,智能交通何时才能发挥成效呢?

  全球最堵城市榜中国是“大户”

  4月5日,荷兰交通导航服务商TomTom发布全球拥堵城市排名,中国的城市可以算是这一名单中的“大户”,全球最拥堵100个城市中,中国大陆有21 个城市上榜。其中,上海排名第24位,重庆排名第12位,是全中国最堵的城市。此外上榜的还有天津、北京、广州、成都、石家庄、福州、沈阳和杭州等城市。

  报告称,在2014年一整年,所有车主耗在晚高峰堵车路上的时间超过100个小时。这一报告依据车主因交通拥堵多花时间的百分比来获得各大城市的交通拥堵指数,然后做出排名。北京的堵车指数为37%。但在前三十城市中,仅有北京、上海、莫斯科和伊斯坦布尔,高速公路(包括快速路)的拥堵状况比普通公路更加严重。如果将高速公路的拥堵状况做一个排名,北京拥堵率全球第六,紧接着是上海全球第七。

  智能交通成治堵新思路

  交通拥堵是城市发展的热点问题,智能交通已成为治堵的新思路。智能交通系统在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降低物流成本,减少交通事故等方面有着积极的社会经济的效益,这几年,我国对智能交通投入了大量资金,促进智能交通的建设。

  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也已有上百个城市在进行智慧城市项目,如今已初见效果,尤其是在智慧交通上研制了集城市智慧交通全管控与指挥系统、城市交通智能诱导系统、闯红灯违法抓拍自动记录系统、一体式高清卡口监测系统、跨区域联网视频监控系统、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城市快速路匝道控制系统、智能交通检测系统等一整套基于智能交通综合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这套方案目前已经开始在一些重要城市试行。

  智能交通发展的趋势首先是大力发展绿色、便捷、高效、经济的公共交通,通过智能交通技术手段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引导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改变。其次,以智能交通技术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提高城市道路体系的综合利用效率。再次,优化区域交通组织,以先进的交通管理手段如先进的交通信号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交通违法自动考量系统等减少路口延误、排队等候,通畅道路交通,规范停车场管理等关键环节。

  “互联网+”再次引爆智能交通

  当下,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对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系统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迫切需要以智能交通为手段提高交通运输的内涵式发展。

  2015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的论调发出后,引发了从政府到企业创新的互联网思维风暴。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建设智能交通,再次引起业内关注。

  随着互联网跨界渗透,交通管理与互联网企业融合态势也愈发明显。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时代,交通信息来源不再依赖于政府,而是来自于直接的交通参与者,这为智能交通中的许多服务跨越政府和基础设施管理者的藩篱提供了条件。”并且,物联网、云计算、车联网、无人驾驶等概念风起云涌,它们将成为建设智能交通的重要技术手段。

  除去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智能交通还能实现更多更强大的功能。比如,乘客打车时物品遗落,但无法说清车牌号。交警接到报警后,根据乘客乘车行驶的线路和时间,用时不到5分钟,就检索到了乘客所乘车辆;凌晨时间通行的车辆,除去出租车外,若一辆汽车反复通过某几个路口,就可能存在违法行为嫌疑,系统会自动报警;对于可能存在的假牌、套牌车,智能管控系统会自动甄别车牌号并报警。因此,智能交通改变的不仅是交通,还有服务和监管。

  众多问题制约智能交通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在智能交通领域的投入已突破十亿元大关,西安、成都等二线城市投入规模也已经过亿,智能交通领域呈现出“遍地开花”式的兴建热潮。

  虽然国内许多城市已经部署了智能交通建设规划,但是似乎并没有看到智能交通发挥成效,不然中国也不会成为全球拥堵榜的“大户”。那么,为何智能交通迟迟不见成效呢?

  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是影响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竞争力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市场的智能交通中高端产品主要是国外品牌,关键核心技术主要依赖从国外进口。即使是发展最快、推广范围最广的智能交通行业管理和智能导航产业也不例外。

  此外,在智能交通行业管理方面,关键设备和技术也是依赖进口。关键核心技术的缺乏不仅使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付出昂贵的技术使用成本,同时产业的命脉也会被国外企业所扼制。

  技术的标准化问题

  由于产品没有标准化,市场准入缺乏适当标准和门槛,任何投资商都可以自由进入,导致产品质量缺乏保障,降低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和信任度。

  产业链整合问题

  我国智能交通企业的专业化生产程度很低,仍然处于各自为政、孤军奋战的状态,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市场培育问题

  目前,即使是在几个国家智能交通示范城市,智能交通产品和服务市场也只是部分形成,顾客对大多数智能交通产品和服务还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现状特点比较混乱,规模比较小且竞争力很弱,顾客满意度也很低,同时核心技术问题、国家技术标准化、产业链整合等问题不约而同地制约和影响着产业的发展速度和空间,所以解决制约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是一个急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点击获取更多服务 在线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中国成全球最堵国家 “互联网+”或引爆智能交通

发布时间:2015-04-15       分享到:

  “让我们带上睡袋、零食、好听的音乐,把汽油加满,然后很悠闲的去堵车吧。”这虽然是一个搞笑的段子,却反应了中国民众深受堵车之苦。在最新发布的全球拥堵城市排名中,前30名中国占据11个。智能交通虽然已经成为城市治堵的新思路,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似乎成效并不显著。试问,智能交通何时才能发挥成效呢?

  全球最堵城市榜中国是“大户”

  4月5日,荷兰交通导航服务商TomTom发布全球拥堵城市排名,中国的城市可以算是这一名单中的“大户”,全球最拥堵100个城市中,中国大陆有21 个城市上榜。其中,上海排名第24位,重庆排名第12位,是全中国最堵的城市。此外上榜的还有天津、北京、广州、成都、石家庄、福州、沈阳和杭州等城市。

  报告称,在2014年一整年,所有车主耗在晚高峰堵车路上的时间超过100个小时。这一报告依据车主因交通拥堵多花时间的百分比来获得各大城市的交通拥堵指数,然后做出排名。北京的堵车指数为37%。但在前三十城市中,仅有北京、上海、莫斯科和伊斯坦布尔,高速公路(包括快速路)的拥堵状况比普通公路更加严重。如果将高速公路的拥堵状况做一个排名,北京拥堵率全球第六,紧接着是上海全球第七。

  智能交通成治堵新思路

  交通拥堵是城市发展的热点问题,智能交通已成为治堵的新思路。智能交通系统在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降低物流成本,减少交通事故等方面有着积极的社会经济的效益,这几年,我国对智能交通投入了大量资金,促进智能交通的建设。

  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也已有上百个城市在进行智慧城市项目,如今已初见效果,尤其是在智慧交通上研制了集城市智慧交通全管控与指挥系统、城市交通智能诱导系统、闯红灯违法抓拍自动记录系统、一体式高清卡口监测系统、跨区域联网视频监控系统、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城市快速路匝道控制系统、智能交通检测系统等一整套基于智能交通综合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这套方案目前已经开始在一些重要城市试行。

  智能交通发展的趋势首先是大力发展绿色、便捷、高效、经济的公共交通,通过智能交通技术手段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引导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改变。其次,以智能交通技术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提高城市道路体系的综合利用效率。再次,优化区域交通组织,以先进的交通管理手段如先进的交通信号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交通违法自动考量系统等减少路口延误、排队等候,通畅道路交通,规范停车场管理等关键环节。

  “互联网+”再次引爆智能交通

  当下,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对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系统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迫切需要以智能交通为手段提高交通运输的内涵式发展。

  2015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的论调发出后,引发了从政府到企业创新的互联网思维风暴。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建设智能交通,再次引起业内关注。

  随着互联网跨界渗透,交通管理与互联网企业融合态势也愈发明显。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时代,交通信息来源不再依赖于政府,而是来自于直接的交通参与者,这为智能交通中的许多服务跨越政府和基础设施管理者的藩篱提供了条件。”并且,物联网、云计算、车联网、无人驾驶等概念风起云涌,它们将成为建设智能交通的重要技术手段。

  除去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智能交通还能实现更多更强大的功能。比如,乘客打车时物品遗落,但无法说清车牌号。交警接到报警后,根据乘客乘车行驶的线路和时间,用时不到5分钟,就检索到了乘客所乘车辆;凌晨时间通行的车辆,除去出租车外,若一辆汽车反复通过某几个路口,就可能存在违法行为嫌疑,系统会自动报警;对于可能存在的假牌、套牌车,智能管控系统会自动甄别车牌号并报警。因此,智能交通改变的不仅是交通,还有服务和监管。

  众多问题制约智能交通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在智能交通领域的投入已突破十亿元大关,西安、成都等二线城市投入规模也已经过亿,智能交通领域呈现出“遍地开花”式的兴建热潮。

  虽然国内许多城市已经部署了智能交通建设规划,但是似乎并没有看到智能交通发挥成效,不然中国也不会成为全球拥堵榜的“大户”。那么,为何智能交通迟迟不见成效呢?

  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是影响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竞争力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市场的智能交通中高端产品主要是国外品牌,关键核心技术主要依赖从国外进口。即使是发展最快、推广范围最广的智能交通行业管理和智能导航产业也不例外。

  此外,在智能交通行业管理方面,关键设备和技术也是依赖进口。关键核心技术的缺乏不仅使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付出昂贵的技术使用成本,同时产业的命脉也会被国外企业所扼制。

  技术的标准化问题

  由于产品没有标准化,市场准入缺乏适当标准和门槛,任何投资商都可以自由进入,导致产品质量缺乏保障,降低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和信任度。

  产业链整合问题

  我国智能交通企业的专业化生产程度很低,仍然处于各自为政、孤军奋战的状态,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市场培育问题

  目前,即使是在几个国家智能交通示范城市,智能交通产品和服务市场也只是部分形成,顾客对大多数智能交通产品和服务还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现状特点比较混乱,规模比较小且竞争力很弱,顾客满意度也很低,同时核心技术问题、国家技术标准化、产业链整合等问题不约而同地制约和影响着产业的发展速度和空间,所以解决制约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是一个急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QQ咨询 电话联系 在线地图